※獻給 2024/25 賽季的英超冠軍利物浦。
2025 年 4 月 18 日下班前,我向隔壁座的同事預告了自己 4 月 28 日打算請假的事。同事問,特休嗎?我說對。同事又問,利物浦要奪冠了嗎?我說對。
根據 OPTA 計算的機率,聯賽進行到第 32 輪時利物浦奪冠的可能性約為 99.9%。中文維基百科的頁面亦早早更新了利物浦的超級聯賽紀錄:24/25 賽季——冠軍。無論是再怎麼悲觀的球迷,到了這個地步應該都能大鬆一口氣才是,可是當週週末利物浦對陣幾乎確定降級的萊斯特城時,我還是緊張到拎著手機進浴室,邊洗澡邊看比賽。我需要保持忙碌,不斷發送指令給自己,例如搓泡沫、計算護髮的沖洗時間,才能勉強排遣那種近似窒息的感受。
在賽季走到終段之前,我很容易地接受了歐冠的出局、聯賽盃決賽失利,並且在第一時間將之認定為某種多年球迷的從容;然後,很快便修正想法:那種不怕選項被消除的底氣來自於聯賽,積分差一度縮小又馬上擴大,天曉得那「一度」讓我做了多少遍心理準備、那「馬上」又使我多麼措手不及。拿一騎絕塵的 19/20 來比較是不公平的,現在的利物浦並不是一支剛剛登頂歐洲、97 分含恨吞亞、憋著一股狠勁的球隊,別說天空體育的評論員了,就連利物浦球迷都同意我們何不往後靠上椅背,放寬心看看這賽季能踢出什麼就好。
如果認真梳理球迷們的敘事版本,其中有一種主流是:利物浦運氣太好了,這賽季曼城陣容換血、槍手則遭遇猛烈傷病潮與詭異紅牌迴圈。我並不反對這種版本,它畢竟是一個合情合理的說法——有人記得嗎?19/20 的英超冠軍是酸民口中的 Covid Title,即便在疫情爆發前積分榜上就已經沒有任何一支球隊看得見利物浦的車尾燈。當他人亟欲否定你的時候,一切脈絡與邏輯都是可以被拋卻的。我當年對 Covid Title 的標籤有多生氣(它可不是什麼一兩人的碎嘴,它在推特上到處都是),現在就有多願意肯認這個 Lucky Title。我們就是幸運,才能請來懂得善用球隊良好根基的主教練;就是幸運,才能在一個轉會窗精準地完成中場換代(喔這真的充滿運氣成分,且不論大數據不一定可靠,想要的球員類型在市場上剛好 available 也是緣分);就是幸運,才能做好傷病與體力管理;就是幸運,才能被珍貴的球員所愛。
話雖如此,但這賽季的我其實幾乎不看 SNS 了。原因無他——在我們逐漸有底氣討論冠軍之前,我首先已將本賽季定位為一次漫長的告別。
很難說明我對克洛普時代的三名核心球員(Virgil、Mo、Trent)的續約情形預期是如何,唯一可以確認的是,我持續在做他們三位都於季末離隊的心理準備。從一開始我就不認為隊長和 Mo 想離開,但芬威的經營方針球迷有目共睹,談判隨時破局的可能性一直都不低。至於 Trent,我沒那麼確定,他已經在球迷心中立起太堅固的人設——根正苗紅、偶像是傑拉德、想像自己有一天將在利物浦退役。
但人都是會變的,你說是嗎?
要成為一名長久的球迷,拋卻太天真、太理想化的想法似乎比較好。在我有限的經驗中,所有續約談判拖至合約年後半年的球員,沒有一名成功留下。當利物浦在積分榜登頂,並且看起來會持續留在頂端到不知何時的時候,我甚至有一種奇異的無力感——似乎,我不想要再經歷一次去年那種感情用事的龐大敘事了。我極度抗拒再聽到什麼,「這大概是 Mo、Virg 和 Trent 的最後一個賽季,所以我們要/會……」然而,不做心理準備是不可能的,於是我只能懷揣「下賽季球隊就不長這樣了,看一場是一場」的消極心態,用盡全力珍惜比賽內容、忘掉積分及可能獲得的榮譽。
聯賽雙殺曼城之前,利物浦一度與兵工廠只差四分。我一直在整理心情。說也奇怪的是,明明後來對萊斯特城緊張到不行,但客場拿下曼城之後,我忽然有了很確定的感覺:可以了,這支球隊可以一直穩定到賽季結束。